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共同策划和监制的“2017伦敦中国喜剧节”2017年1月29日晚上19∶30在英国皇家戏剧学院拉开帷幕,历时8天,于2月5日晚上19∶30在伦敦SOHO剧场举行闭幕演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这是一次实验性的探索,以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向英国观众展示中国喜剧的独特魅力以及探寻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作品不仅能够体现“中国喜剧”的特点又能够引起西方观众的开怀大笑呢?
六部风格迥异的中国喜剧短剧,包括京剧《柜中缘》《拾玉镯》、昆曲《看钱奴》、现代小品《警察与小偷》、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片断《下海》,以及以传统戏曲形式讲述当代生活的《办公室的一天》在此次喜剧节展演。
梅花奖、文华奖获奖者,戏曲表演艺术家涂玲慧教授尝试用英语演绎出原汁原味的京剧韵味,赋予了《拾玉镯》这部戏以新的亮点,特别是“喂鸡”片段的精彩表演让已经熟知“鸡年”的英国观众捧腹大笑。京剧《柜中缘》关于未婚女子因救落难书生将其藏于自己闺柜中结果被误解,使得涉及“女子声誉”“家庭声誉”等话题在“藏”与“找”的情境中爆发笑点。《看钱奴》展示了戏曲丑角的独特魅力,将传统喜剧的表演、戏曲音乐和作为故事线索的英语台词和谐结合。
现代作品中,由陈佩斯、朱时茂创作的经典小品《警察与小偷》在纯正的英语演绎下,将小品关于“警察与小偷”这一世界性命题所包含的思考和向善的情感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国上世纪末著名情景喜剧明星艾力思·琼斯先生亲自捉刀为《我爱我家》片断《下海》英文台词润色,在轻松的笑声中满足了西方观众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民众参与投资现象的好奇心。《办公室的一天》则借用戏曲表演的虚拟性,由涂玲慧教授一人饰演秘书、老板、天使3个角色,阐释了职场女性的内心世界,也频频引发笑声。
中国喜剧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一个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历史悠久、经典作品丰富,非常契合“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的“欢乐春节”理念,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智慧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到目前为止,由于语言及文化的障碍,特别是具有喜剧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的匮乏,以及国际合作团队、资源的开发不足,中国喜剧作品难以走进外国观众的情感世界中。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基于多年来与世界14所艺术大学联合成立的国际艺术实验联盟(ILSSA),开展跨文化戏剧艺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完成了11部作品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国际传播资源。此次 “伦敦中国喜剧节”将中国喜剧以中英双语或纯英语(现代作品)的方式来呈现,做到了外国观众不仅能“看得懂”,而且能“听得懂”。“听得懂”一直是喜剧传播的瓶颈,此次的着力点就在此。“听得懂”所带来的是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对文化价值观念的了解,从而使外国观众对中国喜剧的“笑点”拥有更为丰富的感觉和感悟,使中国喜剧能够真正浸入外国观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