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首页 学者观点

学者观点

【人民日报】陈旭光:现实力量与想象空间(光影视界)——面对“互联网+”的电影美学新表达

时间:2020-02-10 阅读次数:


  图片自上而下为电影《特警队》《被光抓走的人》《宠爱》剧照。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中国电影拥有丰厚的资源,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美学资源转化为新型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影响力、工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互联网+”正深度融合电影产业,网络影评、评分网站使“口碑”日益重要,创意、内容、质量成为一部电影真正的制胜之道。中国电影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电影美学成为电影人新的探索课题。

  现实题材创作持续拓展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是近两年最为重要的电影文化和美学景观之一。继《我不是药神》《找到你》等现实题材佳作之后,中国电影在现实题材及现实主义创作方面持续拓展和掘进。这方面,以去年国庆档三部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聚焦校园欺凌题材的电影《少年的你》、展现当代社会变革中普通人伦理道德力量的《地久天长》等为代表。

  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点燃全民记忆,把作为个体的“我”与新中国荣辱与共的关系,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具象化、生活化。《中国机长》取材于真实事件,借鉴但超越了国外灾难片的类型模式,在相对“封闭”的时空展开线性情节。《少年的你》将校园霸凌与青春成长、家庭教育、社会阶层等社会话题融为一体。片中男女主人公表演出色,特写镜头细腻写实,故事叙述老到沉稳,相比青春片常有的“低龄化”“轻浅化”倾向,该片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广阔的社会关联,呈现部分年轻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梦想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地久天长》通过两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射时代变迁的轨迹,没有夸张的情感宣泄,而是着意于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呈现道德的力量与克制、平和、冲淡的美学精神。

  电影创作聚焦现实题材是中国当下现实的需求。电影人讲述基于当下的“中国故事”,表现出来的关注民生、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力量,源自文化自信和使命意识。当然,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是宽广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理应呈现丰富多元的样态。

  想象力消费时代到来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科幻、幻想类型上突破显著,在想象力消费等维度创造了新空间与新经验。

  《流浪地球》打破中国电影缺少科幻大片的窘境,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视听效果震撼。影片在时间上延伸到未来世界,空间上扩展到外星宇宙,既有冰天雪地、沦陷崩塌的地表灾难,也有宏阔浩渺的太空场景等科幻大片、灾难片的典型性景观,并对此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超越。《疯狂的外星人》跳脱科幻片惯用的剧情模式和宏大场面,是科幻电影与黑色幽默喜剧电影的杂糅和类型拼贴。同属“幻想类”动画电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出手不凡,高居中国电影票房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影充分展现了想象力崛起的一面,能够满足青少年观众群体的想象力消费需求,同时也都是接地气的,讲述的都是中国故事,表现的都是中国经验。《疯狂的外星人》具有鲜明的中国当下性和宁浩导演的个人风格,影片主人公以四两拨千斤的中国智慧化解地球人与外星人的冲突,包裹了中国哲学特有的世俗化特性、经验论思维。《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创造性改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余,表达了“英雄成长”式主题。《流浪地球》把地球推离太阳系,带着地球流浪,以及具有文化原型意义的“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神等,都非常具有想象力,也契合了全球化时代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种想象力、价值观的表达和受到的热烈欢迎,预示了一个属于青少年受众的“想象力消费”时代的到来。

  科幻、幻想类型电影的勃兴,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这类电影是衡量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尺度,它的完成度也依赖电影产业的工业化水准。这类电影不仅因其故事的假定性和虚构性,充分契合当下年轻观众对虚拟影像的期待,也在探索中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流浪地球》以其中国特色的想象、全人类情怀和大宇宙格局成就其美学品格。当然,从《流浪地球》式的现象级到常态化是中国电影需要突破的难点。

  建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

  近年来,随着《战狼Ⅱ》《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主流大片或重工业电影的崛起,“工业品质”“重工业电影”“电影工业美学”等成为业界学界的焦点话题。

  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指巨额的资金投入、高新的工业技术,更指电影生产过程中高度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一部电影需要经由无数工序共同来完成最终的制作,真正的电影工业须是分工精细、协同良好的。

  《中国机长》完整、协调、系统、统一的工业化制造流程,彰显了中国的工匠精神;影片崇高美学的平民化呈现,也于“伟大出自平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价值中得以表达。

  从工业角度看,硬科幻电影因其想象力大胆、场面宏大壮阔、工业化程度高等,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电影工业水平、科技水平的标准。现实题材电影,因为“接地气”的本土性,加之体量适中、投资风险系数相对较小,在未来有着开阔的前景。这在今年的贺岁档有所体现。《叶问4》以不错的口碑为叶问系列画上圆满句号。叶问电影稳扎稳打的系列化运作,为电影IP化生产提供了鲜活个案。爱情片《只有芸知道》、软科幻片《被光抓走的人》、开心麻花品牌的《半个喜剧》等中小成本电影的多元化拓展,展示了电影创作多样化、工业分层化等可能性。

  国产电影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现实资源,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型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影响力、工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