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晚7点,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生命北极摄影展”,暨艺术学院博雅艺术讲坛系列讲座“北极,我生命的图腾”在理教209教室成功举办。
主讲人王建男,1950年出生于哈尔滨。2005年开始,以纪录摄影的方式进行“环北极摄影观察”。截至2013年,已17次进入北极8国103个原住民聚落和生态区,是目前世界上踏查北极人居点最多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著作有《北纬66度》、《真北极,我那16回合》等。
讲座开始前,气氛就已十分火热。全场座无虚席,在艺术学院学生会主席庄沐杨同学的主持下,讲座正式开始。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关海庭老师首先致欢迎辞。关老师表示,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和讲座,有利于丰富师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是北京大学开展美育的有益尝试。他也对王建男先生表示了感谢。紧接着,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王建男先生开始了当晚的讲座。
王建男先生讲述了他与他的太太一起畅游北极,用9年时间游北极8国的124个村庄的非凡经历。他认为,被世人忽视的北极生命,是有追求、有自尊的伟大生命。在旅行中,他结识了很多因纽特人和萨米人,因纽特人热情地带着他四处游览了很多天。在世界尽头被人们忽视的生命,也在不断努力通过外界人来呼吁重拾起正在消逝的文化。说起为什么要多次探访北极,王建男先生说起初是因为好奇,后来与太太第一次去北极之后便为北极的风景与人情所打动,也为文明遭受侵略而痛心,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他决心用严肃的影像记录不为人所知的北极,向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北极,展现工业文明的入侵带来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掠夺,让“真相不被功利所绑架”,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王建男先生谈到自己攀登雪峰的经历,九死一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面对旁人的惋惜,九死一生得到的也许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他说,经过奋斗就不会后悔。王先生崇拜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他决心一直行走北极,希望在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许多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王先生的演讲带给了他们很多思考和启发。他们也提出了许多自己关心的问题,王先生一一作出了解答。也有观众问起了他的太太,王先生不失幽默地回答:“我太太又是秀才又是兵,她是个好记者,也是贤内助。”
讲座在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给听众们留下的,既有对顽强壮美生命的赞叹,也有对文明交融冲突的思索。据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是校园艺术长廊系列展览的衍生活动,未来艺术长廊在建设过程中,还将继续拓展多元文化艺术元素,让北大师生享受更加丰富的人文艺术作品。
链接: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
为丰富北京大学师生的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为北大师生创造更多的接受艺术教育与审美欣赏的环境,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Art Gallery. PKU)。长廊选取校园教学公共空间,进行不定期的专题艺术展览。展览内容包括与北大相关或北大师生创作的绘画、摄影、书法、装置、雕塑等艺术门类的作品。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定位于“校园流动美术馆”,每次展览都有独特的主题,并且尽量展示原作。2012年5月首期展览在二教开展以来,已经陆续在二教、理教举办了《表现的力量》、《燕园印象》、《北大师生书画作品展》、《国际文化节十周年展览》、《丹麦文化周展览》、《大美青海图片展》、《北极极低摄影展》等十余期精彩展览,全校数万名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