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与北京嘉映影业、星美影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电影协会协办的电影《黄金时代》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重走萧红路高校巡展计划北京站活动,于5月28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办。
活动首先放映了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以电影《黄金时代》为起点,将历史上真实的萧红以及她的文学创作,乃至当时的中国 文学特别是左翼文学的历史状况做尽可能完整的描述和还原。描述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她的作品、她的爱情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依靠丰富的电影拍摄花絮、对主创深入的采访、专家的解读,在电影、 历史、历史人物与明星演绎之间自由穿梭。历史(真实的萧红)和现实(电影的拍摄)将会作为两条始终贯穿的线 索,彼此映照、彼此关联、互相支撑、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弥合了时空间隔的完整结构。
借着许鞍华导演拍摄电影《黄金时代》的旅程,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采取全新方式展现萧红一生历程。
该纪录片的监制由北大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金慧妍担任。
150分钟的放映结束后是嘉宾对谈与提问交流环节,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教授,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的导演崔毅、罗峥出任对谈嘉宾,由知名编剧、策划人史航担任主持。
陈旭光教授对这部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认为这部纪录片在影片营销上贯穿并实践了产业链开发的理念,在纪录片美学上大量运用“反射式手法”,深入的理性思考加强了人文纪录片的品格和内涵。此外,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是电影原片的一个反射,是“黄金时代”这面“萧红的镜子”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导演崔毅回望影片的创作过程,提到做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拿到了三种素材:电影原片、片场侧拍、历史照片。一般来说将这些素材不断穿插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黄金时代》的这些素材情感是贯通的,非常契合。另一位导演罗峥谈到自己心目中的萧红,说萧红的一生是不完美的,但一位艺术家的不幸和遗憾往往造就了她的不朽。四种时空、视角、维度的观察,有机交融在150分钟的纪录片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有历史 性,又深具当代性,构成21世纪重新看待民国传奇的独特语境。大家的讨论和提问也自然转向大家所憧憬的“黄金时代”,和我们生活的当下。对此,主持人史航说道:其实两个时代的人都很焦虑,但过去的人是因为相信太多而焦虑,现在的人是因为相信太少而焦虑。
当晚有近300名北京大学师生及各行各业相关人士参加活动。六月,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将继续沿着萧红当年的路径,再到青岛、武汉、重庆、东京 等萧红当年走过的城市高校做巡回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