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以思想照亮细节——在第10届学院奖颁奖暨影视专业毕业作品展映1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时间:2015-06-12 阅读次数:
以思想照亮细节——在第10届学院奖颁奖暨影视专业毕业作品展映1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我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专业毕业作品“学院奖”已经年满十周岁了,我要在这里首先祝贺他十周岁生日快乐!衷心感谢校内外方方面面对学院人才培养及学院奖的关心和支持。现在回头来问,咱们学院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学院奖”呢?难道就是仅仅为了鼓励毕业生多出好作品吗?这个回答当然没有问题。但我想的是,当很多学院同行都设有自己特色的“学院奖”时,我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具体而确切的自我梳理和回应吗?

 我今天想简要谈论的是,我们北大艺术学院设立影视专业毕业作品学院奖,是要具体落实或兑现我们为北大影视专业毕业生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目标应能符合我们影视专业毕业生的办学定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理很简单,有什么样的学科专业环境,就会生长出什么样的人才苗子。北京电影学院是全科性电影学府,它的电影编表导摄录美等各方面综合实力强劲,非我们北大所能相提并论。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专业以这所传媒专业大学的传媒学科优势为自己的优势,也不是北大能仿效的。我们北大艺术学院没有必要去重复别人的路,而是需要依托自身的独特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走出自己的育才道路来。北大的学科专业环境的特点,可以简括为三点,一是人文底蕴丰厚,二是文理专业汇通,三是思想的园地。正是这种专业环境特质决定了我们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不同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其它高校影视专业毕业生的独特气质。

 这种属于我们北大自己的独一无二气质,在我个人看来,具体到影视专业上可以有三个特点:

 第一,新奇的创意。周圣葳同学的《巴别塔》片长只有4分17秒,对古老的巴别塔神话做了新的诠释。两声庄严的钟声过后,一团圆形的泥巴快乐地分离成两块,男人和女人,他们两人都因为吸收了红色心形图案而先后发明了铁锁和钥匙、牙膏和牙刷、以及铅笔和铅笔刀。瞧这三对现代文明装置之间各自相互匹配,世界一度多么和谐!但是,当他俩孵化出了小孩后,却不愿承担对小孩的义务,将之抛弃,于是他俩之间开始了争吵、打架,相互充满了敌意,先后分别孕育出的铁锁与铅笔、牙刷与铅笔刀、以及牙膏和钥匙之间,分别发生了怪异的匹配。其后果可想而知:它们因为相互不匹配而只能以自相残杀而告终,世界重新回归到一个浑圆的圆形泥团。这个故事以新奇而独特的创意告诉我们,人类创造的任何一种现代文明装置都可能蕴藏着它的自反性力量,从而必须对自己的创造物、哪怕是文明杰作也保持应有的警觉和自省。今天的全媒体、互联网及互联网+等等新技术显得很牛了,但是,它们难道不正潜伏着自反的或异化的因子?这样的新奇创意点到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的命门,可谓发人深省。我想,这样的创意作品、特别是这样的创意人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第二,展现跨学科拓展素养及想象力。入选今年大学生中国梦微电影十佳作品的2011级本科生孙可同学执导的《时间贷款》,讲述拥有时间静止能力、号称“游戏王”或“学霸”的男生牟为止,通过使用特异功能而获得的惊人成绩以及随之而来的麻烦,故事简短却寓意丰厚。影片从编剧到演员、摄制、剪辑等都是由艺术学院学生自己合作完成。讲述的是大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但由此反思的却是我们这个公民国度所有公民都可能面临的当代社会伦理或社会责任问题,体现了北大学子的跨学科拓展素养和想象力以及社会关怀。

 第三,传承“思想自由”的道统。北大人的艺术品是应当善于表达独立的思想的。陈宇老师执导的《星空日记》大胆同以往主旋律式大学精神传播老套路相诀别,精心刻画个人青春梦想与家庭及周围环境发生激烈冲突的过程,有力地传达了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或道统,诠释了北大人的理想主义精神。周圣葳同学的《变形记》以古老的西西弗斯神话为叙述框架,通过向卡夫卡、加缪和库布里克等文艺大师致敬的方式,描绘了当代人在电话机、铅笔、铅笔刀、纸张、橡皮擦等众多现代文明装置之间无休止地重复劳动,直至精神崩溃和平复的图景。当这些重复的信息及动作宛如无孔不入的红色电波以变形的方式钻入个体的身体及心灵时,当无所不在的苍蝇以其令人厌恶的声音不断烦扰个体时,当堆积成山的废纸向我们袭来,当所有这一切都变形为红色巨浪几乎要把我们吞没时,我们在《蓝色的多瑙河》的旋律中还能做什么?结尾,当讨厌的苍蝇缀满电视屏幕一样的天空时,一切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开端,主人公安静地坐在电话机前,重复着那注定还要过下去的无聊的日子。这样的故事足以让我们思考:当代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怎样追求人生的幸福?是西西弗斯式的推石头,抑或柏拉图式的人生意义叩问?还是儒家式的“依仁游艺”、道家式的“乘物以游心”或佛家式的“磨砖作镜”?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总之,它本身的反思的力量是意味深长的。

 当然,我上面说的或许只是主要的几点,大家不妨见仁见智,但我想这几方面应当是不可缺少的。有同学可能会感叹,怎样才能成为有创意、有跨学科素养和有思想的北大艺术人呢?我想事在人为。在这里,我向各位推荐作家王汶石的一段话。他说:“常常因为没有探索出生活事件的深刻思想意义,我们虽然有了大量的素材,它们还是静静地堆积在生活的仓库里动也不动,鼓不起创作冲动;有时即使想写它,也鼓不起劲头。可是,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的内在意义,获得了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焦,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王汶石:《漫谈构思》,《论短篇小说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36-137页)我想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终究能捕捉到我们要的东西。思想的火光、也就是创意的火光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细节都会被点亮,向着这个光点聚集,生成为完整的富于形象魅力及思想蕴藉的艺术品。

 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年轻朋友,自觉地长期坚持艺术修养,勇于成为有思想的艺术人、有思想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