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艺术学院和国际合作部共同主办的博雅艺术讲坛第40讲---“与参展艺术家共叙二教艺术长廊”讲座在二教107教室举行,参展艺术家刘国夫、孟禄丁、张方白、诗蓝、刘彦修、韩中人、吴震寰参与本次活动,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李祎,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唐金楠、团委书记高翔等出席。讲座由彭峰老师主持。
校园艺术长廊第二期展览在第二教学楼开幕。本次展览邀请威尼斯双年中国馆展策展人、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彭锋教授担任总策划,选取部分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在二教公共空间展出。这些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也曾被永久收藏。除无偿送来自己的作品参展外,艺术家们与同学们进行了直接的交流。
总策划彭锋首先对第二期北大艺术长廊展示作品进行了说明。他从专业的角度讲解了艺术学的传统,指出“艺术”与“美”的辩白。美是艺术的追求,但艺术并不全是美的。他说,对艺术的理解是螺旋式的演进,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最后高级的审美欣赏——“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他还提出了理解艺术作品的三个切入角度和要素:艺术史、艺术理论与经验积累。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彭峰对中西方艺术的造型差异进行了讲述。
彭锋还对主要参展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内涵进行了介绍,通过讲解,同学们不但对二教展出的当代艺术作品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作为一般的欣赏者如何更好地对艺术品进行审美有了更多的体会。
接下来同学们与艺术家们进行了互动。面对同学们的疑问,艺术家们依次进行了诚恳而平等的回答。张方白提出,艺术家的工作是与艺术史的“竞争”,最终达到自由。他从艺术创作领域阐释了自己作品的艺术史构成。吴震寰也谈及继承与创造的概念,在审美标准下有自己的创新再造。以兰竹为例,他认为形象与理念是两个创作层次,他建造了自己的写意的语言体系。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与艺术家合影留念。本次活动是校园艺术长廊的延伸。主办方表示,作为校园美育的创新形式,北大校园艺术长廊推出以来已经展出两期,收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肯定与赞誉。将公共空间与艺术展览结合,使北大师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艺术、感受艺术,从而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更好结合是长廊发起者的初衷,也是众多为此贡献了力量的老师同学们的最高追求。未来,北大校园艺术长廊还将继续办下去,选取更多更好的作品参展,让北大师生能够真正足不出户也能每天置身在美术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