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智风慧雨,相遇春天——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艺术硕士(MFA)开学典礼

时间:2014-09-15 阅读次数:
智风慧雨,相遇春天——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艺术硕士(MFA)开学典礼

2014年2月28日上午9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艺术硕士(MFA)开学典礼在艺术学院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上午850分许,开学典礼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形象宣传片《女生日记》中拉开帷幕。10分钟的短片,以独特的视角向85名2014级艺术硕士(MFA)新生展示了北大艺术学院创新、包容的形象气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向勇主持典礼,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老师、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教授以及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系主任陈旭光老师先后致辞,表达了对2014级新生的欢迎,同时也从专业角度为各位新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北大,意味着自信与勇气。85名新生选择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继续学习,本身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向往。无数学博功深的人秉承着这种态度和信念铸成了北大这道永远值得仰望与审美的大墙。在老生代表2013级艺术硕士生庄严同学和新生代表2014级艺术硕士生李长鸿同学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这种信仰的薪火相传。继承传统、打造品牌、延续精神,不仅是新一届同学的决心和愿景,更是无数北大学子的孜孜追求。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在致辞中表示,2014级艺术硕士(MFA)新生是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招收和培养的第九届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艺术硕士生,也是历届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届。已经在人才培养的规范、标准、方向、目标、质量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品质、优势、特色和声誉等,不仅为社会输出了人才产品,也开始成为人才品牌。这就意味着北京大学所培养的艺术硕士,一方面具有优秀的综合品质,在其专业或职业领域具备卓越的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个性,在同行及社会中富于良好的声誉。这种人才品牌的形成,取决于作为“园丁”的学院教师的自觉认知和行动,来自于北大学校层面的领导和支持,更为关键的是取决于被培育的艺术硕士研究生本人,也就是各位新同学的自觉的认知和行动,希望2014级所有同学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投身于北京大学艺术硕士培养的品牌化建设之中。

对此,王一川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自觉追求丰厚的人文素养。置身在北京大学这样的人文学科传统深厚的高等学府,艺术学子应当主动地从具有悠久的科学与民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传统中吸取养分,成为具有厚实的传统理念、明确的思想追求、清醒的价值立场的艺术人才。“学习中国的文化经典,继承中国的哲学智慧”,“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回应当今时代问题的启示和方法“,”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融入当代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熔铸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以及其它艺术专业素养。

第二,养成跨学科拓展及跨媒介艺术交融能力,简称双跨能力。一是指跨学科,二是指跨艺术类型。北京大学的艺术硕士生,无论自己的本科专业是什么,也无论现在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自觉地利用北大这一优质的跨学科交融土壤,去涵养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能力及综合能力。同时,建议大家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电影、电视艺术、戏剧、美术、音乐等跨媒介或跨艺术类型交融资源,探索多媒介或跨媒介艺术交融的可能性,使之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纪录片、电视剧本、综艺节目策划、主持人艺术探究等专业创作领域,成为融汇自己的社会关怀、人生理解、思想表达和艺术趣味的有力的粘合剂。

第三,致力于艺术原创力的提升。要成为艺术硕士人才品牌,关键要有原创的作品。北大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有着鲁迅所说的“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历史,要做就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创新的事业。正是这种传统赋予北大艺术学子在艺术上的无条件的原创使命,也就是探索运用新形式去传达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新体验和新理解的途径。

第四,敢于成为拥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艺术家。北大人素来是尊重和追求个性的。北大有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而个性是艺术品及其创造者艺术家的生命。希望各位瞄准个性艺术家这个专业目标和人生境界,去学习、涵养和积累,去迎接个性闪耀的未来。

第五,其艺术品及其人格风范具备感召力。北京大学培养的艺术硕士,应当在同行中有一种独特的感召力,这既来自其艺术品本身,也来自其中投射的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人们通过其作品而感受到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再进一步,透过艺术品及艺术家而感受到人才品牌的培育者也就是我们学院的个性及感召力。

开学典礼最后,85名新生重温了北大MFA的倡议书,共勉这座百年学府的严谨与求实,憧憬在北大的刻骨铭心。包容的传统气质与创新的时代风格,构成了北大独特的人文内涵。我们也祝愿,在明媚的春天踏进燕园播种希望的各位新同学,能继承传统、追求创新,在北大收获智慧和勇气,迎战风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