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博雅艺术讲坛第44讲:什么是批评

时间:2014-09-15 阅读次数:

9月10日晚,在艺术学院彭锋教授的主持下,来自英国的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主席亨利 梅里克 休斯(Henry Meyric Hughes)和来自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艺术批评专栏作家 皮特 普拉格(Peter Plagens),围绕艺术批评问题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同学进行问答讨论,呈现出两种炯然相异的艺术批评思考与实践方式。


 

亨利 梅里克 休斯曾任国际艺术批评协会主席,现为该协会名誉主席。该协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设在巴黎,全世界设有七个分部,其中之一设在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尚无分支机构。亨利曾5次担任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策展人,并于1996年创办欧洲双年展,任主席至今。此外,亨利长期从事艺术批评写作,包括为杂志、艺术图录、展览画册、策展撰写的文章,但是从未为报纸撰写艺术批评。亨利认为,策展是可以说对于资金、政治、策展理念等多方考量的平衡,策展人需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冒险,同时保障安全,其撰写的艺术批评多为在此策展理念下的具体表述。
 

皮特 普拉格毕业于艺术学院,最初撰写个人作为艺术家的观展感受,随后陆续收到多家新闻媒体的专栏邀稿,先后为美国《新闻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撰写艺术批评专栏。《新闻周刊》属于美国的全国性新闻杂志,《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均为城市性新闻类报纸,皮特撰写的艺术批评专栏多刊登在“纽约版面”而非“文化版面”,面对的受众群体是一般观众而非专业人士,就上述报刊而言,“一般观众”为受过良好教育但并非艺术专家的普通人。皮特认为,艺术批评就是以感性感受和专业见地支撑而成的个人意见。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拒绝像批评家一样漠然旁观,而以艺术家的感性去感受艺术作品,不考虑宏大图景,专注于对作品本身的个人感受,强调作为一个受过艺术训练的专业人士面对作品本身而产生的个人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注意尽量避免与艺术家、作品代理商、美术馆等方面的“交谈”,以避免过多外在主观认识对其认知作品的干预。皮特作为新闻报刊以工资或稿酬方式付费的专栏作家,考虑到雇主诉求、受众群体等因素,将其艺评专栏的形态设定为语言朴素晓畅、描述简要、可读性强的短文,其核心诉求是通过提供深具可读性的文字,为报刊赢得读者,而不追求对文中评述的艺术家给予公允评价,或为展览吸引更多观众。
 

在场的同学们与二位嘉宾积极互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嘉宾热情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给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观点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