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化强国思想的北大资源
——在纪念毛泽东《讲话》7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王一川
尊敬的周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老师:
四月的北京春意正浓,来自北大各相关单位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汇聚在百年讲堂,一道重温70年前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一指导新中国文艺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文献,回顾北大文化艺术教育的百年风雨历程,共商未来北大文化艺术教育发展大计,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我谨代表这次研讨会三个联合主办单位之一的艺术学院,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70年前,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回答了未来中国文化建设新时代面临的两大问题。第一,在文艺为谁和如何为谁的问题上,他明确地提出了当时条件下应当有的“为工农兵的文艺”这个方向,并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角度回答了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 。第二,在文艺的本质和源泉问题上,他以唯物辩证法视野,强调文艺的唯一源泉只能是现实生活土壤,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和如何为的问题应当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问题。今天,当我们一道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定》的精神时,想必会深切地感到,毛泽东《讲话》的基本精神,特别是它确立的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及应时而变的思想体系,对当前文化强国建设及艺术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我的一个总的体会是,北大人重温《讲话》,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领导对北大工作的重要指示,就是要依托北大学科整合交融环境和深厚学术积累等独特优势,发掘和利用文化强国思想的北大资源,为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及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把北大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思想的高级智库及高素质文化人才养成的示范园。值此机会,我想谈三点初步想法,作为引玉之砖。
一、发扬学科整合交融的传统优势
北大人应发扬学科整合交融的优良传统,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实现协同创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建党、建国、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事业进程中,北大人都曾团结协作,成为先锋和向导,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
自从老校长蔡元培开创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以来,北大就是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全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一个重镇。多年来,北大艺术学科及全体艺术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国家艺术教育方针,在学校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利用全校特有的综合学科环境优势,精心耕耘栽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皆优的高级文化人才。同时,北大还涌现了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张岱年、王力、游国恩、王瑶、邓广铭、周一良、罗荣渠、费孝通、季羡林等在艺术教育、艺术思想、美学、文化发展、文明自觉等相关领域卓有建树、蜚声海内外的大园艺师(不完全列举)。今天,包括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外文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对外汉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学系、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歌剧研究院、中国画法研究院和艺术学院等在内的北大文化艺术教育机构及相关专家,仍在为艺术文化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并且取得丰硕成果。
二、发掘文化强国思想的北大资源
北大人应努力发掘和利用文化强国思想中的北大资源,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高级智库支持。北大曾经奉献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被诗人谢冕先生精当地形容为“思想的原乡”。我相信,创造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新思想,正是北大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今天面临双重任务:既应发掘和传承北大人已有的文化强国思想资源,更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造文化强国思想的新资源。北大人在不同学科视野中创造的如下新思想、新学说至今仍闪耀“思想的荣光”:在哲学理念层面,冯友兰先生在现代条件下对人生境界的深入思考;在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层面,宗白华先生的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基本象征物学说、季羡林先生的东西文化交流论、张世英先生的以“万物一体”为基础的整体哲学;在历史学说层面,邓广铭先生关于史学研究的“四把钥匙”(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和目录学)之说、周一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社会学说和文化理论层面,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费孝通先生的文化与文化自觉论;在审美、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层面,朱光潜先生的直觉论及主客观统一学说、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和中国文学史观、王瑶先生的新文学史观、叶朗先生的“意象照亮人生”学说等。它们都曾经或正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可以成为今天的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资源。特别是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等相关理论,不仅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理论及社会理论基础,深深地叩击海内外华人的心弦,而且已经作为一种远见卓识和思想源泉而被吸纳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关于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体系之中。费老关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论述,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文化强国路途上的一个座右铭,成为海内外华人关于文化艺术、人际交往乃至人生中一切方面的一条基本共识了。去年艺术学院院庆六周年纪念会上,我们有幸获得周校长手书费老的这十六字箴言,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校领导对全校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团结奋斗的殷切期待。今天的北大人不应固步自封,要在前辈先贤留下的这些丰厚的思想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发力,源源不断地更新或创造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新的思想资源,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高级智库。
三、通向高素质文化人才养成的示范园
北大人应勇于为文化强国建设培育高层次优质人才,把北大建设成为高素质文化人才养成的示范园。提到中国的现代艺术教育,人们无不怀念和仰慕新文化运动发源地和中心的北大。那时的文学家鲁迅、哲学家胡适、思想家陈独秀和李大钊、新儒家学者梁漱溟、画家陈师曾、音乐家肖友梅、音乐家刘天华等等,共同携手缔造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及其艺术教育传统,这一精神及传统又源源不断地面向全国辐射,形成了北大艺术教育的早期辉煌。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发展并不单纯地是艺术创作、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等领域的工作,而是同时需要来自哲学、历史学、社会理论、文化观、教育思想等多学科领域的协同攻关。艺术教育的发达其实来自于多学科、多层次的整体互动交融。今天,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全球化互动,我们处在各个国家、地区、学校、学科、学术传统等的跨界交融的新语境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更是应当依赖于北大学科整合交融的传统和优势。
在这方面,今天的北大人面临几项具体任务:
第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在认真总结和提炼文化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文化人才培养理念。这种文化人才培养理念的核心,在于培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的各层次各行业文化人才。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应是经济强国,更应是文化强国。按照英国思想家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82-1888)的见解,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完美知识体系。“文化即探讨、追求完美”。“文化以美好与光明为完美之品格”。“文化认为人的完美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是指区别于我们的动物性的、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得到了发扬光大。人具有思索和感情的天赋,文化认为人的完美就是这些天赋秉性得以更加有效、更加和谐地发展,如此人性才获得特有的尊严、丰富和愉悦。” 他主张用这样的文化去教育或熏陶人。可以说,文化是民族血脉,是国家之本。由于如此,文化人才或高素质人才培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今天,北大人重温《讲话》精神,就需要建构起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育高素质文化人才的新理念。
第二,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讲话》确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今天应当根据六中全会《决定》中有关“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的国家战略,加以具体落实。“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这样,我们可以确立新的文化人才培育目标,这就是努力培育高素质公民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高素质公民,是那些具备优良文明素质和优秀专业技能的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是社会的栋梁。高素质文化人才,是那些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艺术家、艺术理论与批评家、艺术管理者、艺术研究者等。
第三,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可从包含三层次在内的同心圆结构见出:第一层次,艺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处在圆心点上。第二层次,有特定艺术爱好的非艺术专业高素质人才,位于同心圆的中间。第三层次,非艺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处在同心圆的最外层。北大应当在这三个层面同时努力。不仅要开好艺术专业课,而且更要开好艺术通选课,特别是还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第四,探索并落实新的人才培养办法。全校各相关院系所更加紧密地相互交流和相互协作,共同为培育高素质公民和高素质文化人才建立有效的培养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锐意从事文化艺术理论和文化艺术史的前沿开拓,运用领先的文化艺术思想指导文化艺术教育实践;坚持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通识博雅型艺术素养提升。对包括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在内的大学生,实施通识博雅型艺术教育;并且在上述两方面,即文化艺术史论前沿开拓和大学生艺术素养提升领域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自觉地充当高素质文化人才培养的示范园;面向全社会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高级智库。
艺术学院从恢复成立艺术教研室到艺术系,再到艺术学院,在创始院长、现任名誉院长叶朗先生带领下,秉承北大重视艺术教育、美育的优良传统,一直举全院之力努力服务全校师生,从通识课教育到专业教学,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各类活动到推动国家、地方文化发展建设的各类课题项目,都作了有益的工作。目前,我院仅有教师24名,每学期开设艺术通识课程近40门,每学年选课同学超过8000人,所开课程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书法、美学、艺术学、文化产业等多个艺术门类和方向;在专业教学方面,我院艺术学、影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至今已有10年,这些本科生不仅有荣获国际影视创作大奖的优秀影视编导人才,同时也大量进入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等世界顶级电影院校学习的制作、管理人才;在研究生专业教学方面,我校毕业的博士生已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长江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学校成为了艺术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而硕士方面,也有众多进入文化部、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集团、各地方卫视等重要岗位的优秀毕业生;在活跃校园文化方面,我院名誉院长叶朗先生创立的美学散步文化沙龙,旨在沟通文理,提倡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至今已举办大型演出50余场,高层次讲座、沙龙20余场,成为了北大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举办的昆曲传承计划、十佳影像大赛、艺术名家系列讲座、艺术体验计划、年度优秀毕业作品展映、全球青年创意领袖论坛等多个品牌活动在学生层面均收获了良好的反响;在推动地方文化发展方面,我院所属各科研机构积极开拓与各级政府、企业合作,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东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地方建设,至今已有各类横向课题近百项,其中许多项目已经付诸实践,为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目前,作为文化强国思想的北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工作的一部分,艺术学院计划在以下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举办文化产业智库研讨班,制订和实施高级干部文化素养养成计划、文化创意领袖养成计划、高素质戏曲大师养成计划(或中国戏曲传承与推广计划)、特级教师文化素养养成计划、文化艺术批评家养成计划等。总之,艺术学院愿意在学校的总体规划和领导下,与各院系所协同努力,积极投身于文化强国思想的北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事业中,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特定贡献。
最后,限于我个人的水平,对《讲话》精神的学习和理解还很有限,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并提出高见。我深信,今天的交流必定有利于北大人团结协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文化中国和文化北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