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新文学学会、昆仑出版社、《文艺争鸣》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暨“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首发式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举行。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北京师范大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昆仑出版社副总编辑张良村、解放军总政艺术局干事李亚平、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北大中文系教授兼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颐武、《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以及来自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丛书作者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谭五昌与陈旭光共同发起并主持。
丛书主编谭五昌首先致辞:论坛和丛书所言的“新锐批评家”,并非因为批评界新人之故,而是意为无论年龄资历在文艺批评思想领域仍然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论坛希望搭建一个开放性的高端学术平台,为新世纪中国文学艺术问题“诊断把脉”、建言献策,让批评发出真正强有力的声音,重塑批评家主体形象,建构新世纪批评秩序。
在“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首发式上,昆仑出版社的丛书责编姜念光介绍了丛书出版情况:学术著作的出版并不容易,但这样闪耀着思想光芒、极富学术深度文字飨宴是社会文化的必须品,昆仑出版社愿意担负起出版的责任。这套丛书包括了陈旭光、谢有顺、谭五昌、何言红、刘复生、路文斌、敬文东、夏可君、庄伟杰、张光芒等十位文艺评论家,涵盖了小说、诗歌、影视、美术、美学等文艺领域,现已订出2000余套,在学术书籍中销量颇高,从侧面反映了业界与读者对丛书的认可。北大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则提出:《中国批评家文丛》不仅涉及小说、诗歌批评,还涉及影视、当代艺术批评,这标志着理论批评已超越了文学的局限扩展到了文艺批评的大范畴,也体现了丛书编撰者的大情怀。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和《综艺报》电影版主编朱玉卿都对丛书的出版表示祝贺。
在“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以“全球化语境中的文艺创作与中国经验的表达”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作为中国经验在全球语境中表达的代表,莫言与诺奖成为了专家们讨论的第一个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李建军提出:莫言将中国的“极端经验”用魔化、强烈、刺激的方式表达出来,忽视细腻和细致的文字美感。莫言获奖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与西方语境的关系,我们对西方的态度,而自由精神、常识感、现实感、批判性都是我们批评界要摆脱西方规约最需要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路文彬教授回应道:莫言写出的个人经验,是被侮辱和损害的一代人的叙述,代表的还是80年代文学的成果。包括莫言在内当今文学的问题在于,“苦难叙事”传统仍在持续,个体没有自由、没有客体对象和自我尊严、没有反抗的经验,文艺作品一直停留在叙述苦难而无法上升到悲剧。中山大学中文系谢有顺教授则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了莫言的获奖词:多年前本雅明曾经写过《讲故事的人》的同名理论文章,对“讲故事”在现代文艺中的境况做了深刻的理论分析,而莫言的获奖词则将“讲故事”回归了传统说书,可以说是将100年来世界现代文学的努力抹杀了。当代社会各行业都在用故事表达、传播经验,但文艺作品“讲故事”却越来越只注重故事而忽视方法,使听众感到犹疑,这是作家惰性的体现,应该通过创作于批评的互动来提高。
不少学者对“中国经验”的定义与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何言宏教授提出,“中国经验”是什么本身就值得追问,“中国个体经验”是更急需被表达的,如果集体经验与个体经验有冲突,文艺作品应该更重视个体经验。
陈旭光教授提出:当代电影表达的中国经验有几大特点,一是全面开放性和多元化,如《画皮2》;二是日常化、世俗性,如《搜索》、《一九四二》;三是底层经验,如《泰囧》;四是青年文化诉求,如以女性青年受众为核心的《失恋33天》。没有纯粹的“中国经验”,中国经验都是多元的,而要表达好中国经验,应当反思和澄清“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迷障——“接地气”现已成为衡量艺术优劣的重要标准,写实的锐气与勇气不应被磨灭。南京大学文学院张光芒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李润霞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罗庆春教授都非常强调厘清具有驳杂性、断裂性、多民族性的中国经验,一定要警惕这些真实的涓涓细流被宏大的集体经验所取代和遮蔽。
南开大学文学院周志强教授则对中国经验的当代表达提出看法:中国文艺要警惕“伪经验”的生产。《泰囧》一类的“糗剧”或“嘻剧”是对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的想象性宣泄。电影赋予困境以想当然的浪漫,穷人为富人重建道德,在道德优势的幻觉中战胜富人,表达了无权P民的“微抵抗”。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则认为:电影作为工业化艺术的本性是要在大众文化、大众感情中取得最大公约数,不能单纯用文学的标准去评价电影。
陈旭光主任在论坛总结时指出,此次论坛在这几天北京的雾霾终于散去,太阳探头时召开,喻示了光明的前景,批评家也是用理论拨开文艺创作的迷雾,以期更好地指导现实。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非常荣幸发起并主办本次论坛,文艺批评就是要在在主流与民间之间,强势与弱势话语之间,在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搭建桥梁和平台,建构公共话语空间。继2011年在广州的论坛之后,“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不是第一场,更不会是最后一场,我们将连续性举办此论坛,使之在中国文艺领域里产生“品牌”效力、影响力与正能量,为当代中国文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王思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