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典礼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隆重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院长王一川、党委书记邹惠、副院长彭锋、副院长陈旭光、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唐金楠等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和教辅行政人员出席了典礼。参加典礼的还有艺术学院2017届本科、双学位、辅修、硕士、博士、MFA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及其亲友共计200余人。典礼由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唐金楠主持。
在典礼开始之前,大屏幕上播放了由各毕业班级制作的纪念视频。视频记录了每一位同学从入学到毕业的精彩瞬间,记载着同学们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充分展现了艺术学院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唤起了同学们一段段难忘的燕园记忆。
随着主持人的宣布,艺术学院2017年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序幕。首先,学院党委书记邹惠宣读了学校对2017届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表彰决定,陈旭光、彭锋副院长为获奖的学生代表颁发了证书。
随后,8位师生代表进行了现场发言。
本科生代表李斯扬以苏轼词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为题进行了发言。她用一首《燕园情》将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贯穿起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成为一个优秀的北大艺院人,其必有所热爱,其必找到自己的激情,建构自己的核心”的信条。她祝愿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够“做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做一个热爱者和创造者,最后,做一个创造历史的‘未名者’”。
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艺术史辅修本科生倪盛恺,代表艺术双学位、辅修毕业生进行了发言。他把自己在艺术学院两年的学习的经历比作让人跃跃欲试的“游乐园”和深沉博大的“博物馆”。在艺院的学习让他“真真切切体验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尝试了自己的‘艺术’,更找到了自己的艺术目标和艺术生活”。
硕士研究生代表马故渊用“曾经沧海难为水”形容自己在北大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时光。她说,“是艺术创作让我变成了一名稚嫩的造物主。我所描绘的宏大的知识谱系,是只有北大艺术学院才能给我的。”最后,她祝愿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博士研究生代表李宁用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告诫同学们在燕园的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虚度。在学成毕业收拾行囊之时,他认为其中背负的应该是北大艺术学人绵延不绝的艺术理想。四年的博士生涯让他的目光越来越深沉,也越来越明亮。他套用北岛《波兰来客》中的诗句作为发言的结语:“那时我们有梦,关于艺术,关于理想,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MFA学生代表海沫认为最吸引她的是北大严谨的学术环境以及老师们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吸引让她和同学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想着一切可能的办法从单位请假、调班、推却了任何可能影响来这里上课的活动,像虔诚的教徒般从四面八方按时赶到课堂。她说,“北大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教会了我们如何让艺术更有精神内涵。”
2007届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诸丛瑜作为校友代表进行了发言。她给在场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别焦虑,慢慢来”的建议。她用自己的经历与阅历讲述了“慢慢来”的深刻含义:将事业与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慢慢来是全程如何分配体力、耐心的智慧;在职场上,“慢慢来”是要分清什么是功利,什么是上进。功利心的尽头是功利,而上进心的尽头是自由。
教师代表林一教授为全体毕业生送上了祝福。她分享了自己与大学时班主任通话时,班主任告诉她“往前走,老师不送给你们叮嘱”、以及自己任教多年接受了无数学生叮嘱的故事。她相信同学们已经有能力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有能力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放下或是坚守,相信同学们无论在哪里,都会彼此在“北大人”的信息场中相互牵挂、相互扶持、相互纠缠着。
最后,王一川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向全体毕业生致以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真挚的问候。他送给每位毕业生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台中式八音盒。八音盒的八音分别为“美、兴、意、为,余、游、通、养”,寄托着院长对全体毕业生的殷切希望与真诚的祝福,他衷心祝愿这些深蕴中华大地泥土芳香的中国思想,能陪伴同学们去继续探寻和享受自己的艺术未来乃至全部的人生未来,去在与世界上诸多艺术思想的互通、互鉴中鸣放出更加独特而美妙的中国声音,去参与筑就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艺术高峰,并分别成为这些艺术高峰的立峰人、测峰人和护峰人。最后,他再次向奋发有为、永远在路上、永葆艺术青春的北大艺术学人表达了最真诚的祝福。
最后,在《燕园情》的伴奏声中,王一川院长为艺术学院全体2017届毕业生授予了学位并进行拨穗,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典礼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