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下午,2012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以“新电影业态的美学特征及发展之路”为题的专题沙龙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该场沙龙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弘石担任嘉宾主持,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CCTV6《中国电影报道》制片人张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索亚斌,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张冲,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刘兵出席了沙龙并发言。
本论坛嘉宾的发言触及到近年国内电影的广泛弊病所在,亦即当下华语电影普遍缺少核心美学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问题。嘉宾的发言从电影业态观察和理论建构两方面进行,针砭时弊、出谋划策,见微知著,尤为深刻。
沙龙主持人陆弘石开门见山,提出本次沙龙的中心问题:什么是中国电影的“新业态”?理解“新业态”更多应该从电影样式层面,还是电影传播层面?发言嘉宾分别从不同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认为,中国电影“新业态”的内涵,需要从多个层面理解阐发:有技术和意义的理解,也有生产消费的理解,有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理解,也有本土视野与全球视野的理解。中国电影“新业态”与中国当下电影面临的境遇有关,学者应对其进行充实批判,进行建设性理解。他还从文化多样性和历史构建的角度,给出中国电影新业态的一些可能的层面,如“电影的华语规划与母语电影的尴尬”、“构建两岸电影共同体:基于产业聚集与文化认同的交互视野”,“中国新少数民族电影的境遇”、“主流大片的话语建构”等等。他认为应该将大片的工业体系与中小影片制作整合在一起,将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吸收容纳,构建中国电影的新业态,从而迎合网络时代与全球化时代,使中国电影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力与影响力。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索亚斌从电影创作中的“视点”研究角度,讨论了中国当下电影创作的状态。他认为中国内地市场的商业电影奉行一种通俗美学和商业美学,但若从“视点叙事”的角度去衡量,会发现中国电影专业性方面水平低下。原因首先在于专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创作理念做得不够;其次是中国的电影观众有前现代的特色,他们关注与自己的生活状态的共同点,而少在意电影的叙事新鲜感。以《金陵十三钗》和《唐山大地震》为例,两片在电影文本中都存在视点混乱的缺陷,即使艺术规格比较高的国产电影,在这方面也并没有要求自己,这将在中国电影文化表达中造成伤害。他还认为审查制度会造成电影创作中的发挥。以惊悚片为例,因为审查制度规定中国不能出现“鬼片”。因此很多国产惊悚片会将提出设置成主人公的主观想象或幻觉,如《笔仙》、《形影不离》、《二次曝光》等。因此,加重创作培养、开放创作环境、培养观众的观影文化是推进中国电影发展的几个方向。
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刘兵谈及自己观看《赛德克.巴莱》的经验时感慨,很久没有在中国银幕上看到对英雄人物的呈现了。他认为银幕上英雄越来越少的现象可能源于价值观的失落。电从《英雄》,到《太极1》,在价值观传递上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刘兵提出,英雄人物有些等同于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卡里斯玛”的概念,应该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理解电影文化的内核,传递明确的价值观。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张冲认为,电影是否“精品”与电影票房的关系不是表面化的问题。商业类型片需要在情感和智力两个方向做到位。如今中国电影“情感”方面有所收获,“智力”方面则不足。这就是我们电影失去“文化力”和“影响力”的原因。李安电影《卧虎藏龙》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原因是他用中国的儒释道,和西方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相结合,去构建了电影的文化核心。要想拍出李安《卧虎藏龙》那样的电影,不仅需要王度庐小说中的情感性,也需要吸收伯格曼电影的《处女泉》那样的深度性。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深入浅出地指出,如果拿“精品电影”或者艺术电影的标准去要求进入产业流程的电影,好比用对刘翔的要求去要求普通人,势必会造成误解。电影的外部业态会影响到整体的电影业态。很多人就文化而论文化,事实上从外围讨论可能收获更大。以科技为例,93年徐克拍《狮王争霸》时已经用到了电脑制作技术,高科技能够拉动电影语言的进化和发展,没有必要争论科技的是非,而应该超前想象科技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是高科技发展的受益者,当下的数字时代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艺术家。而电影这门“第七艺术”,其文化涵义正是在于它超越了口头语言的界限,是“全民性的艺术”。我们的电影也应该将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结合起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CCTV6《中国电影报道》制片人张卫用《武侠》、《赵氏孤儿》两个案例来说明中国新电影业态的美学精神。他认为,电影的新文化与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及其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有关系。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道德价值,在如今的商业文明下会有一定的转型。这就引出了什么是先进文化的问题。电影里面有先进文化和不先进文化之分。从东西方和角度看,中国电影中同时存在一系列先进文化和不先进文化。国产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江山给李家,这是在拥护世袭文化,而不是现代奉行的选举文化;而美国电影《蝙蝠侠》中,蝙蝠侠恢复法律秩序后选择隐退,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华以新疆电影业态为例,讨论了区域电影的文化力和影响力。新疆作为特殊的电影地区,与北京等地存在不同的文化理解角度。2010年全国影院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在新疆少数民族观众中并不受关注。新疆电影制片厂制作的《鲜花》、《乌鲁木齐的天空》等影片获得学界肯定,但在乌鲁木齐的影院上映时观众并不多。相较而言,少数民族观众更喜欢《2012》之类美国电影,以及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印度的影视作品。这说明我们的电影文化凝聚力不足。为了满足主旋律电影的需要,存在一定困局,值得关注。(整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闫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