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人文之美”——201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建院五周年庆祝系列学术活动:北京大学艺术名家讲坛系列讲座之八《生活与艺术的边界》在二教107举办。中央美院院长,当代知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潘公凯与观众分享了他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艺术学院艺术学系系主任彭锋主持讲座,艺术学院团委书记高翔参加了讲座。
潘公凯教授主要针对20世纪西方艺术学界“艺术是否终结”的命题,依据中西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站在中西两种文脉的角度,从20世纪美术研究中的“边界问题”发论,主讲其对“艺术边界”的研究成果《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得出了“艺术没有终结”的答案。
在讲座中,潘公凯教授以诸多事例点明:边界问题是20世纪美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他的思考和讨论也是从这个问题出发。而后他细致的阐释了他的学术著作《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从普遍分析生活的常态与非常态,到特殊分析艺术作品的非常态构成,他突破性的提出艺术与现实的分界就在于“错构”的理论、就在于“错”与“不错”,并点明艺术品的属意性,上述的两则构成了艺术品形式上的错构和意义上的孤离,清晰的给艺术下了定义。
在“错构”成熟立论之后,潘公凯教授对比西方艺术的错构与中国艺术的“转念”,大致推论了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历程。西方人用常态的眼睛看非常态生活的艺术方法,形成了物质化、对象化的形象;而中国文脉下的立体化、内心化与过程化也正是源于中国艺术家用非常态的眼睛看待常态的生活。
最后,潘公凯教授结合自己新创作的艺术作品,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他充满智慧的回答,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