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大教育发展之路 ——艺术学院组织本科生聆听林建华校长“通识教育首场讲座”

时间:2015-12-11 阅读次数:

 

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加强通识教育,北京大学一直以来强调“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教学方针。123号下午两点,由北京大学教务部主办,在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艺术学院组织本科生和双学位学生聆听林建华校长为本科生开启通识教育第一课。他详细介绍北大教育发展之路,带领到场的师生一同回顾北大过去的历史,并探讨在新时代中北大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首先,林建华校长带领我们回顾改革开放前后,北大和中国大学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北大在中国众多大学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八十年代,在教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取得很好的成效,并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在九十年代,北大教学却陷入停滞状态。在百年校庆时,北大提出创造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发展到今天,北大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北大不能只停留在过去,还要面向未来。

接着,校长介绍并分析北大教育现状。北大学生人数多,其中本科生人数界于美国州立与私立大学间,而研究生规模全球领先。北大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学生素质高。现在,北大仍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部分学生缺少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不能长久的保持激情与自信的现象。

因此,林校长提出了几个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要想办法让学生挖掘和体验研究型大学的丰富内涵。北大,能带给学生的是卓越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未来发展起点。我们的学生,要学会探索性学习与批判,要拥有强大的书面和口语交流能力,要保持好奇,确立探求根源的信心、能力。

  

北大不能照搬博雅教育,而应走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的道路。其一,我们要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做出符合生命的选择。在通识教育中,要启迪学生懂自己、懂社会、懂国家、懂世界。其二,我们要改革专业教育。例如,尝试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为新生开设更多的研讨课程,更多鼓励学部层面组织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要使学生获得过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还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教育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其三,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是时代潮流。我们要使企业家精神深植学生心间,鼓励学生培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

最后,校长对本次通识教育课堂做了总结。我们应充分接受本科教育的挑战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发展道路。

一直以来,艺术学院承担学校大量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每学年开设20多门艺术理论、影视专业、美术专业和音乐专业的课程,每门课程最多的选课人数在490人,最少的100多人,全年艺术类通识教育选课人数在5000人左右。今年,学院开设网络教育课堂《艺术与审美》课程。不仅北大学生选课,同时加入教育部的东—西部高校联盟网络课堂,让艺术与美育类的通识教育扩大到全国。今后,学院不断加强本科生的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支持下,为创建一流的世界大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