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在中关新园3号楼8层会议室举办第二次研讨活动––北京大学原创戏剧《早安,妈妈》剧本对话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早安,妈妈》的编剧、导演、制作人等应邀与会,特邀著名青年编剧、《新剧本》主编林蔚然女士到会与话剧主创和参会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与会的专家和主创先就《早安,妈妈》修改版的戏剧剧本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该剧围绕母子关系展开,作为文化名人的母亲去疗养院探望戒毒的儿子,然而儿子却发现生父另有其人,不断追问身世,最后以交换秘密的方式迫使母亲吐露了盘绕于心的陈年情事。一个是旧情的瘾君子,一个是药物的成瘾者,在一个从深夜到黎明的交谈中尝试化解矛盾、戒断心瘾。编剧拓璐(中文系当代文学博士生)与导演祖纪妍(北京大学戏剧影视学硕士研究生)结合该剧多次展演的演出经验及著名导演田沁鑫的指导和修改建议,力图在现有剧本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深度,拓展内容广度,并在形式与内容相适应的要求下丰富该文本和演出的结构与形式,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欣赏价值。
编剧拓璐对《早安,妈妈》剧本的创作情况和新一轮的修改构思进行了阐述。新版剧本在明确故事主线和深化母子关系的同时,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心理状态的展现和挖掘方面更加深入,加入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充实的细节。同时,拓璐也提出了自己在进一步展开文本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够就进一步展开内容的方向和逻辑进行恰当的取舍和选择。各位与会者也以此为目标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陈旭光教授在研讨中指出,要在拓展戏剧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有意味的、风格独特戏剧表现形式与整体内容相适应,从而在丰富内容的同时,充实整个戏剧的整体的丰富性和深度,并以本剧开场的梦境段落为例,提出重复梦境与现实场景之间的场景交替转换,在帮助划分戏剧段落的同时以梦境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情绪状态变化等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特邀嘉宾,青年编剧林蔚然就剧本的篇幅与内容的拓展的层次问题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和一些具体细节的处理建议。林蔚然指出,目前的剧本长度更接近短剧小品,但其内容与全剧的容量十分契合,因此,如要进一步开掘本剧的内容深度,提高艺术水准,就要在拓展容量的同时充实内容,同时也要兼顾内容与容量的契合度。目前的剧本在展现母子关系和儿子的自我认知、救赎与成长方面非常完善,因此,进一步塑造“母亲”这一形象,丰富母亲个人的情感史与自我认知和救赎的内容不但能够进一步加强母子关系的互动,更为母子关系从病态走向和解提供了“母亲”这一层面的更加充分的依据和支撑。同时,本剧中“母亲”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焦虑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母亲”形象深入挖掘和完善,也能够进一步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于其背后所表达的对于情感危机和价值冲突的思考。
导演祖纪妍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就本剧整体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具体的细节处理的讨论,都从导演创作的角度给出了一定的阐释和分析。她认为,内容扩展关系到整个作品结构和走向的调整,要在明确作品内容指向和的创作落脚点的基础上有效地构建戏剧冲突。本剧围绕着母子关系展开,而母子关系不但是母亲和儿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儿子与生父、养父,母亲与生父、养父之间复杂情感关系的一个折射,因此,不但要在现有基础上丰富母亲的形象,更要将不在场的两个“父亲”的形象进一步丰满、扎实,这也是展开母子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她认为,在细节展开的取舍上要服从故事的主线,要适度地展开人物前史和故事背景,但不要冲淡整个作品的核心矛盾,详略得当,才能让作品更加凝练、深刻。
编剧拓璐、导演祖纪妍与林蔚然对剧本创作在会上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就剧本的进一步改进达成了共识。其他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研究生李诗语、高伊俏,博士生刘胜眉、郝哲,等也纷纷发言,对剧本的编创修改提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陈旭光教授在会中对学生的学术讨论方向做出指导与点评,以追问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会后,陈旭光教授对于学生们在研讨会中独立思考、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鼓励大家在以后的研讨会中继续保持这种“批评家周末”所葆有的批评品格和人文精神。
作为一部北大学生的原创话剧,《早安,妈妈》在2014年北京大学剧星风采大赛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摘得冠军,并先后得到了蓝天野、英达、王晓鹰、李龙吟、顾春芳、施旭升、陶庆梅等业界前辈、老师、剧评家、学者等的好评和指导。
本剧参演2014北京青年国际戏剧节,同年4月被选为北京“非非”戏剧节的开幕作品,并于7月参加“南锣鼓巷”戏剧节新生单元的展演,还应邀于8月参加了北京青年戏剧节的展演。《早安,妈妈》还作为唯一的大学生主创的校园戏剧入围今年首次施行的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资助的初审。
这部在北大掀起热潮的原创话剧凝聚着北大人的心血,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给予了大力支持。《早安,妈妈》由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担任总监制,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沁鑫担任艺术指导,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祖纪妍执导,中文系博士生拓璐编剧,北大间隔年创作室制作,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与北大培文文化等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