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大“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二十载薪火相传

时间:2014-12-08 阅读次数:
北大“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二十载薪火相传

2014年9月19日,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正式重新启动。“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作家》、《现代传播》联合主办,《电影艺术》、《创作与评论》、《当代电影》、《中国电影报》协办,“非一流评论”独家网媒支持。

文艺沙龙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应邀出席的有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的发起人、北大中文系老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谢冕先生,《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先生,资深编辑朱竟女士以及北大培文总经理高秀芹女士等。

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最先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北大中文系谢冕教授创办并主持。这次的重新启动,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薪火相传和精神接力。从20年前的北大中文系到如今的北大艺术学院,“批评家周末”始终秉承自由表达、自主表达、独立思考的批评信念,力图以原创的批评活动,针对当下的文艺现象,发出北大青年学者的声音,引领文艺批评的话语潮流。

谢冕先生是20年前“批评家周末”的开创者。上个世纪90年代,他组织北大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博士生和访问学者等,经常在周末的下午针对文学艺术的现象、话题、作品、作家、诗人、艺术家等进行深入的学术对话和研讨。每次研讨要求一位青年学者做主报告,其他青年学者补充、质疑、辩驳、对话,并有专人记录整理并联系刊物发表。谢冕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说道:“批评家周末”是一种定期进行的学术座谈和学术研讨的形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承担学术责任的一次尝试,能够促发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讨论,同时也是一种考核自我的形式。学术活动试图引导与敦促学生对学术使命、学术理想的不懈坚持。谢冕先生希望二十年后薪火相传的“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能够坚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品格,保持批评的“纯洁性和尊严感”,关注文艺发展的现实,立志于文艺批评的发展创新。

陈旭光教授、高秀芹女士都是20年前“批评家周末”的参与者与受益人。陈旭光回忆了自己二十多年前在北大中文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参加“批评家周末”活动给与他的莫大受益。论坛上北大教师和青年学子思维的活跃,视野的开阔、辩论的自由平等等学术精神和批评品格对他的濡养,使他终身受益。他认为,20多年后的今天,文学艺术的发展迅猛而复杂多变,难以把握,“批评家周末”这样的活动更显必要。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希望把这个有意义、有坚守、有担当的批评论坛重新启动并坚持下去。

在“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活动的启动仪式上,陈旭光教授从谢冕先生手上庄重地接过了的“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的铜牌,谢冕先生、艾克拜尔主编、朱竟女士、陈旭光教授等一起揭开上书“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的宣传匾牌,正式启动了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宣告一种富有“精神的魅力”(谢冕先生语)的北大文艺批评传统的薪火相传。

本期批评家周末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赵立诺主讲。主题为“电影:媒介文化的艺术之镜”,她的报告试图从媒介文化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媒介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电影文化的影响。在溯源媒介文化的历史源流后,她以数据库美学、媒介互文等角度对当下电影的新文化、新美学形态进行分析。她的发言引发大家关于电影《云图》,媒介范畴定义、数字崇拜、大数据思维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批评家周末”的重启意味着求实创新、平等自由的批评信念,意味着勇于开风气之先的北大精神,意味着将当下的文艺现象与深度的理论思考相结合的学术勇气,意味着北大青年学子的历练与担当。

据悉,“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讲定期举办,接下来的几期研讨将以“《黄金时代》与萧红:从文学到电影”、“韩流文化与韩国电影的启示”、“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新变”、“当下影视现象与青年文化的流变”、“姜文: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新世纪电影价值观反思”等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