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样一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根据自身培养创意型人才的需要,在2015年春季学期开设了一门新课:《创意写作》课程,该课程系艺术学院面向三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同学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由陈旭光、陈均两位老师主持。
该课程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位老师的教授,而是采用极其灵活的方式,邀请多位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上擅长的知名作家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辅以大量的写作训练,并对作业进行评析,以使学生对各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有所了解和实践。
虽然只是一个学期的教学,但是同学们都受益良多。从刚开课时陈旭光老师对创意写作的理解和“现身说法”式的阐释,到陈均老师对新诗写作的独到分析和示范性写作,再到因去年《耶路撒冷》荣获老舍文学奖、《如果大雪封门》荣获鲁迅文学奖而“大热”的徐则臣老师讲授小说创作,再到因“梁庄二部曲”而备受关注的梁鸿老师对梁庄的独家记忆,顾春芳老师的话剧写作,豆瓣当红作者“风行水上”高军老师的散文创作,然后是邵燕君老师娓娓道来网络文学的时代狂欢,陈宇老师电影剧本创作中的“打破平衡”理论,还有彭锋老师的“金饭碗空了”、“稻可道”的艺术阐述,最后是青年影评人、文化学者张慧瑜老师的影视批评,丰富的专题课程,仿佛春夏之际呈上的一道道珍馐,不仅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也充分激发了我们对创意写作的兴趣。
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讲授,《创意写作》课程还组织了相关的课外讲座,譬如,“像新闻一样写历史”,由创作了“新史记”三部曲——《民国了》、《野史记》和《说史记》的杨早先生主讲,他严谨地讲述历史写作的方法,阐释历史认知的逻辑;“从新发现的史料看民国人物”,由曾拍摄《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的蔡登山先生带领我们沿着新发现的史料这条曲折小径,走近民国人物,再省民国风流……
课外的讲座和课上专业性浓郁、强调创作的风格不同,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文学性。但是,无论课堂内外,都是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讲演,各个领域的大牛们以醇厚的学术积淀将自己的心得体验娓娓道来,可谓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历史画卷,八卦风云,一切宛若行云流水,听者无不心摇神迷。
除了接触各种文体的写作,创意写作课极为强调课外的写作实践,毕竟练笔方是写作真谛。短短一个学期,布置的写作作业达八次之多:新诗创作,题画诗或图像诗创作,以“兵马俑复活”为主题的小说,剧本,艺术批评,随笔写作,非虚构写作等等。每次专题课后都会有相应的习作练习。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同学们对各种体裁更加熟悉,创意的理念也渐渐深入我们心中。
完成作业后,课程老师亦会不辞辛苦地批阅,将优秀的作品在微信平台推送,提前发给同学们赏析学习,并在习作课上进行集中点评和讲解,
据悉,在创意写作课结束后,课程作业将经过挑选,优秀作品会整理并印制成册。
这样一门学习中有乐趣、学习中有收获,课程中有锻炼,结束后有回忆的精品课程,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推广。(该文作者詹婧系艺术学院201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