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学术科研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2024“中国设计学年度原创学术成果推选”在北京大学举办

时间:2025-01-14 阅读次数:

2024中国设计学年度原创学术成果推选”在北京大学举办

张樵鹤

2025年1月11日,2024“中国设计学年度原创学术成果推选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现状评估与评价标准研究”(23ZD14)课题组主办,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当代设计研究院协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创意设计与艺术管理系、北京大学造型艺术协会承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晨出席会议,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大图书馆馆长、北大信息管理系教授陈建龙,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童云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诗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刘佳,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秘书长、《服装设计师》主编刘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编审、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周志,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芦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子琪,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贾煜洲,人民美术出版社期刊采编中心编辑王蕊、李兵彩,子课题负责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创意与设计》主编魏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兼《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教授熊嫕,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周博,以及课题组成员、在站博士后、博士生及访问学者共5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创意设计与艺术管理系主任、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祝帅主持。

刘晨代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对到场嘉宾表示欢迎,对北大图书馆及各协办单位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期待祝帅课题组的各项学术活动为中国设计学界提供平台,推动构建中国设计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提升中国设计学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随后,祝帅向北大文库赠送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未名设计论丛》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未名设计译丛》,陈建龙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接受了图书赠送,并颁发了捐赠证书。

随后2024年度中国设计学原创学术推选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由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蔡淑娟、青岛科技大学当代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晨旭共同主持。会议成员围绕中国设计学原创学术的七个领域展开综述,对2024年设计学科的原创设计理论进行了报告。武汉理工大学教师张萌秋和石晨旭进行了题为《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多维发展研究综述》的发言,指出2024年以来设计学界聚焦构建中国特色设计学理论体系,强调与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紧密相关,是设计学界长期奋斗目标。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贡雨婕在《中国设计史研究综述》主题中,指出构建完整的中国设计史叙事,确立研究对象,提出系统化的设计史研究。蔡淑娟和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刘震在《中国交叉学科建设与人工智能研究综述》发言中指出交叉学科建设和人工智能的反思与批判,强调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北京印刷学院教师郑春晖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何莎在《中国城乡更新背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研究综述》的报告中以多主体协作机制,媒介与路径的多维探索等方面,厘清了本年度社会创新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联合博士后张樵鹤和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曹芳芳在题为《中国工艺美术与非遗设计及其数字化传承研究综述》的报告中指出,工艺美术和非遗设计的学术研究走向了新中国时期的历史维度,随着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迈向了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新阶段。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米华和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李洋艺在题为《中国中华传统生活美学的设计振兴研究综述》的报告中总结了有关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设计振兴研究,有上呈下启的延续性,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魏惠兰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程亚鹏在题为《中国设计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综述》的报告中分享了设计管理的主体间性特质,方法创新成果突出与产业发展趋势昭示着中国构建设计话语权的土壤丰沃。

随后,围绕会议主题,吴诗中、贾京生、魏洁、刘佳、熊嫕、周志、周博七位专家宣布了7个领域的原创学术推选结果。经过课题组全面检索和整理2024年度中国学者发表在中外期刊上的设计学论文和学术著作,以及外国学者以中文发表的相关学术成果,并排除本课题组成员的成果后,综合研究认为:张凌浩、毛文睿发表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的《中华生活美学思想演进及其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转化》一文立足本土研究的学术立场,践行美好生活现代化设计的中国视角,助力构建“中国设计学派”的话语体系董占军发表于《艺术设计研究》的《设计范式构建与设计思想研究的价值与依据》一文尝试探索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概念范式、应用价值、学科体系构建价值及其主要依据,为中国设计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段胜峰、梁若男、皮永生发表于《装饰》的《农民主体参与设计的社会创新实践研究》一文提出了“农民+设计师”设计模型,强调农民作为乡村核心资源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振兴的创新路径。罗仕鉴、张德寅、邵文逸发表于《包装工程》的《技术与商业驱动的群智创新设计》一文将新技术、新理论结合,尝试设计管理的理论体系创新是交叉理论视域有一定原创性和应用性的学术成果。邱春林《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一书系统梳理了1900年至2000年间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补充了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专题研究,体现了中华民族工匠文化精神。王智勇发表于Design Issues的“Obscurity and Humility: A Local View of Chinese Modern Design”一文,作为本年度为数不多的以英文发表的中国设计史论类研究成果,结合人类学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为现代中国日常生活设计史研究提供了生动的案例。王帆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的《人工智能伦理视角下机器非殖民化的批判性设计研究》一文提出具有非殖民化边界思维的批判性设计思维,积极回应了当代人工智能设计创新中的伦理问题。以上七篇(部)成果最终被推选为2024年度中国设计学年度原创学术成果,近日将由课题组为上述作者颁发入选证书。

最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创意设计与艺术管理系主任、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代表课题组祝帅进行了学术总结。他表示,本次推选活动作为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倡导、发现中国自主原创设计学理论的一次全新尝试,活动作为首届,在今后还会持续举办。他提出,在今天,全球设计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全球设计话语场提供原创性的本土理论是世界各国设计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与中国设计实践领域的大国重器、国潮国风热相比,中国设计学的原创理论建设还显得滞后。为此,课题组倡导设计学研究的多元范式与主体表达,呼吁艺术学、工学背景的学者协同合作,坚信中国设计学派可以在国际上发出声音,并最终期待“中国设计学”能够成为学科建设的共识。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教授何振纪,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徐志华,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教授陈剑,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陶海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陆丹丹,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陆江艳,温州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叶芳,北京大学图书馆受赠与合作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季梵,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讲师何康,山西大学哲学学院讲师陈静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陈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何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米华、魏惠兰、郑春晖、徐舒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