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教师

首页 师资队伍 全职教师 艺术理论系 李洋

李洋

基本信息

姓名 : 李洋

学系部门 : 艺术理论系

职称 : 教授

办公电话 : 010-62752048

办公地址 : 红三楼219

电子邮箱 : li-yang@pku.edu.cn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mundus)高级访问学者,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与西方艺术理论,法国戴高乐大学博士毕业,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委员会主任,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7项,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著有《莱昂内西部片中的手势:影片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译有《走出黑暗》《论电影》《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主编“新迷影丛书”,已出版有《宽忍的灰色黎明》等学术译著14种。曾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FIRSR西宁青年影展、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香港鲜浪潮短片展等电影节做选片人,“迷影精神赏”联合发起人。作为制片人 ,电影长片《呼吸正常》入围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2018年以来,研究重心从电影史转向电影哲学、影像理论,尤其关注实验电影史、论文电影、录像艺术和游戏研究等领域。


研究领域

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西方艺术理论、影像哲学


讲授课程

世界电影史

艺术心理学

世界电影专题

影视美学专题

艺术文献翻译与研究

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伦理


人才培养

如果你想报考博士并参与我的学术研究,希望你是一位不超过36岁的非在职工作人员,并且:

1. 对博士阶段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了解攻读博士的目的,对博士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有充分的预估,能接受较严的学术训练。

2. 将你的个人简历、2-3篇个人文章(发表与否均可)、硕士论文(应届生除外)电子版,邮到我的电子邮箱。

3. 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计划,说明你的学术兴趣和未来的研究计划,并对相关领域或话题的研究进行评述,证明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备了完成这些研究的能力。

4. 博士要求全日制学习,硕士最好毕业于艺术理论、影视编导、文艺学等相关专业。

5. 最好能用至少一门外语从事学术研究。

如有下述情况会被考虑优先录取:

1. 你在CS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署名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

2. 精通法语,或有过法语学术翻译的经历

有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亲笔推荐


获奖情况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北京大学德育先进个人


教育背景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

法国戴高乐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博士


工作经历

2008年至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5年至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成果

著作

《莱昂内西部片中的手势:影片动势语言分析导论》,上海三联出版社,2015年

《目光的伦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迷影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编丛书“新迷影丛书”

《宽忍的灰色黎明》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

《电影的透明性》

《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

《电影摄影术与眼泪》

《酒吧里的读诗人》

《历史悲剧的维度》

《现代性的视觉政体》

《电影导演的电影理论》

《真实眼泪的恐惧》


主要学术文章

【电影理论】

《电影哲学的兴起及其基本问题》,2020

《艺术史及其三种可能》,2020

《雅克·德里达与幽灵电影哲学》,2020

《后瓦尔堡时代的艺术史与电影》,2020

《作为力比多装置的电影——利奥塔的电影哲学评述》,2019

《电影与记忆的工业化:贝尔纳·斯蒂格勒电影哲学》,2017  

《从梦境蒙太奇到电影终结论:鲍德里亚电影哲学刍议》,2016

《德波与电影的反景观史》,2015

《福柯与电影的记忆治理》,2015

《社会学和历史学中的广义电影》,2014

《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阿兰·巴迪欧电影美学评述》,2013

《电影的政治诗学:雅克·朗西埃电影美学评述》,2012


【欧洲电影研究】

《21世纪前十年的欧洲电影》,2011

《欧洲院线的三类扶持政策及其启示》,2014

《欧洲电影扶持政策及其分析》,2010  

《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2010  

《法国当代电影与艺术等级体制》,2014


【电影批评】

《罗麦尔漠视电影语言吗?》2010

《反身式电影及其修辞: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手法评析》2014

《建党伟业:形容词电影及其美学》,2011

《小时代: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2013

《白鹿原:减法的艺术与T型史诗》,2012  

《毒战:导火索电影与第三结局》,2013


翻译

《论电影》,阿兰·巴迪欧,与许珍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走出黑暗》,乔治·迪迪-于贝尔曼,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

《莱昂内往事》,塞尔乔·莱昂内、诺埃尔·森索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与单万里、肖熹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安德烈·巴赞:《论作者论》,2008年

吉尔·德勒兹:《电影与政治》,与唐卓合译,2011年

罗兰·巴特:《第三意义》,2012年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反电影》,与于昌民合译,2012年

雅克·朗西埃:《电影运动与眩晕》,2012年

阿兰·巴迪欧:《电影作为哲学实验》,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