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0月19日电 影片《唐山大地震》的成功上映,有力证明了现实主义电影的生命力。“当前中国大陆电影还需要现实主义范式,这是推动中国大陆电影发展的一种动力。”在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发表文章提出,“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当前中国大陆现实主义电影同时呈现出三重景观,即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
王一川称,第一重景观是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其主要创作方法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这方面的影片有《破冰》《耳朵大有福》《公园》《李米的猜想》《米香》《迷城》等。
例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的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对这位教练后来的上述成就,影片只不过是在片尾打出一行字幕了事,而把从头至尾的叙述重心都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但到头来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是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淡化并加以拯救。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意味。这方面的作品有《三峡好人》《左右》《走四方》《走路上学》《立春》《钢的琴》《观音山》等。
王一川认为,这个层面作品较为成熟的不少。《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的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韩三明的含忍不露和朴实中不失狡黠的生存智慧,沈红的失落中的宽容和自尊,小马哥的位卑却要行侠仗义性格,都让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编导善于用烟盒、人民币图案、手机彩铃等流行物品彰显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轨迹。《走四方》以平实姿态,叙述打工者的人生困境及其化解历程,情节与场面设计具有浓郁的开封城市生活质感,表现了底层打工者对人生尊严和生活诗意的不懈追求。
第三重景观是奇观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这方面的作品有《天下无贼》《突发事件》《暮鼓晨钟》《唐山大地震》等。
“这种奇观现实主义电影实际上可以上溯到1992年的《中国人》。”王一川认为,“为了解救新兴滨海城市水源几近枯竭的巨大危机,原地委行署专员钟强千方百计引入白龙河水,并为引水工程借道而不惜向果农下跪。这种面对社会公共危机而表现的奇特的个人卑微举动,反倒凸显出这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王一川也对当前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提出了反思,他认为,现实主义电影应当挖掘思想丰富性及其深度。现实主义电影如果只满足于描绘日常生活流、或者生硬地注入所谓日常生活诗情,就既不能掩盖日常生活的平庸性,也会让诗情拯救本身变得虚假或浅薄;现实主义电影还应当进一步增强观赏性。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大多观赏性不强,无法吸引饱受当前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时尚趣味引导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