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信息

学院信息

首页 > 学院信息

北京大学丹培拉绘画研修班结业作品在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展出

来源:继续教育办公室   作者:   时间:2019-12-30

2019年12月27日上午10点30分,北京大学丹培拉绘画研修班结业汇报展在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第二教学楼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39名学员的156件精选作品,为北京大学首届丹培拉研修班一个学期的学习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锋,著名旅法艺术家、学者戴海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聘导师、丹培拉研修班教学主持张元,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油画院副秘书长宛少军,独立策展人韩祺、独立策展人萧煌,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美术馆馆长吴守峰及研修班学员共同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高晨昱主持。

彭锋院长致开幕辞,对丹培拉研修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北大艺术教育的传统、继承及发展做了介绍。学员代表金雅庆发言,对北大学习获得的收获发表感言。张元先生做教学总结,感谢北大对于丹培拉教学的全力支持,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发扬北大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开幕式合影

 

12月29日上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来到北京大学参观了展览,对于北大首届丹培拉研修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徐里指出,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表达思想,我们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文化自觉,才能立足根本,宏扬东方文化。这与张元先生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参观完毕,徐里与师生围坐一起共同探讨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不同价值取向和融合,以及未来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参观展览

 

为什么要研究丹培拉,要回到西方绘画的源头?戴海鹰先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我们“丹培拉绘画研修班”专研课程,对准西方绘画两千年历史中,延续了上千年的丹培拉绘画语言。我们不为寻幽陟远,撷果拾芳;我们也不为厚古薄今,捷径窘步。我们的专研课题是以西方几代学者的发明而构建远代历史的现代专门成果作为基础,以我们的知识,以我们的热心,去认证西方文明过程中的机玄。用以对照我们的传统观念,对照当前的途径,冀望调整我们的步调和方向,以成全汉代班固“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先见。

我们梳理丹培拉绘画的发展文脉,探讨艺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借以把握丰富和深刻的西方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技巧,比对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作为西方绘画源头的丹培拉绘画形式,岂不正好作为我们传承人类优秀传统绘画方法的切入点?否则谈何发扬传统,又如何继往开来?

对照今日全世界处于自由经济一体化的消费社会运作,人们感慨当代全球文化制服式模式。我们探究陌生的丹培拉材料技法,岂不是在机械的当代生活中,增添所需的一种作为平衡的雅致和深邃的造型艺术语言?况且,我国南朝画家谢赫早已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指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我们在西方绘画源头上探索绝妙巧迹,岂不就是补充了“艺无中外”,顺理成章而已。

 

教学现场图

 

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感慨万分!每次经过丹培拉研修班教室的窗口,都会投射出学员们努力的身影,没有周末,不舍昼夜。老师感动于学员的努力,学员感动于老师的激发和敬业精神,无论谁进入到这样一种氛围,都会投以最高的热情,最大的努力!

张元先生在结业语中写道:“不忘初心,从柏拉图的理想国,阿尔贝蒂论绘画,切尼尼的艺术之书到达芬奇绘画论。本届研修班从绘画的初衷做起,摹写已不单是临摹一幅幅大师的作品:如同为精进书法,摹写王羲之《兰亭序》,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董其昌书《千字文》;如同古人作诗写词之先熟诵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用虔诚敬畏之心研读摹写,淘出真性情、真灵感,追古烁金,将不可见可见,在不可重复中自然生成。我们从“一张张白纸”,“在痴迷的执着中,如梦如幻,若即若离,一届瞬息即逝。以热情的生命铸起一片片圣洁的方舟,开启通往艺术的彼岸,去迎接岁月蹉跎与璀璨光明的明天……凤凰不死、涅槃重生!”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由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和艺术学院联合举办,旨在提升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选取校园内公共空间以及与北大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不定期的艺术策展。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定位于“校园流动美术馆”,每次展览都有独特的主题,并且尽量展示原始作品。自2012年开始已策划主题展览十余次,使教学空间真正变成师生们接触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魅力的生动空间。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红六楼 邮编: 100871 电话: 010-6275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