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项目
1.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点石斋画报》新材料与新问题研究”(18YJC760075),在研。
2.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研究”(10CC077),已结项。
3. 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网络电影文化研究”(14WYC049),在研。
4.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文艺发展史与文艺高峰研究” (项目批准号18ZD02),子课题“当代条件下文艺高峰建设”负责人,在研。
5.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文艺思想通史·近代卷”(13JJD75004),子课题“文类的演进:近代文学艺术部门理论”负责人,在研。
著作
1.《从视觉思考中国——视觉文化与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32万字。
2.《旅行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旅行叙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5万字。
3.《京味文学第三代——泛媒介场中的20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四人合著,署名第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现代性的视觉政体——视觉现代性读本》(编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45万字,即出。
论文
(一)海外论文
1. Recognition and Translation: Rethinking the Notion of Xiaoshuo in Late-Qing Period, in East Asian Forum, Volume 11(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8).
2.《Uncanny,或者故鬼重來——近代中國的鏡像圖像與視錯覺》,Modern China Studies, 2018 Autumn.
(二) 台港论文
1.《從幻燈到電影:關於電影前史的思考》,《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總第35期,2016年3月。
2.《遊記與小說的互滲:以鄒弢的遊記翻譯與小說創作為例》,《旅遊文學與地景書寫》,台灣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3年。
3.《後冷戰時代的“團圓”:大陸電影中的台灣故事》,《電影欣賞學刊》(台灣),總第16期,2012年8月。
4.《日常生活、視覺經驗與文學敘事——近代文學中的新式交通工具(1870s-1910s)》,《東華人文學報》(台灣),第二十期,2012年1月。
(三)CSSCI论文
1. 《图绘理论:一部由图像构成的图像理论》,《美术观察》2019年第2期。
2.《视觉现代性与媒介考古学——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与中国现代视觉经验》,《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5期。
3.《虚拟影像:中国早期电影媒介考古》,《电影艺术》2018年第3期。
4.《视觉现代性与媒介考古学——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与中国现代视觉经验》,《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5期。
5.《<无问西东>:常规技术下的光芒主题》,《当代电影》2018年第3期。
6.《以艺术达至人之共通》,《当代文坛》2018年第1期。
7.《照相“点石斋”——<点石斋画报>中的再媒介问题》,《美术研究》2016年第1期。
8.《当乡愁成为我们的情感结构》,《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0期。
9.《幻灯与电影的辩证——一种电影考古学的研究》,《上海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6年第6期转载。
10.《艺术及其复制——从本雅明到格罗伊斯》,《文艺研究》2015年第12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年第4期转载。
11.《怀旧的双重时间——评<匆匆那年>和80后青春怀旧片》,《当代电影》2015年第2期。
12.《原初的丰富与视觉的杂糅——<点石斋画报>的创造》,《美术》2015年第2期。
13.《可见性与现代性——视觉文化研究批判》,《文艺研究》2013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转载。《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3)》收录,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
14.《不可能的比较?——<1942>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艺术》2013第2期。
15.《<最爱>:异托邦与魔术时代》,《电影艺术》2011年第4期。
16. 《<团圆>:大和解的未来》,《电影艺术》2011年第1期。
17.《网络时代的影评:话语暴力、独立精神与公共空间》,《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电影艺术”2011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11年第19期转载。
18.《在“现代性”理论框架中的“晚清”:对近代小说研究近况的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6期。
19.《叶问故事:被观看与被化解的民族激情》,《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0.《新时期以来京味文学研究述评》,《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1.《心理分析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论》,《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
22.《京味与电视文化的接受》,《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6期转载。
23.《晚清文学中的变化力量》,《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四)其他主要国家与省部级期刊论文
1.《运动、知觉与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国作家》2019年第2期。
2.《视觉与社会的双重建构——评周宪主编<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艺术学界》2019年第1期。
3.《新主流与新力量——近期国产电影观察》,《艺术广角》2018年第3期。
4.《朋友圈、自拍与摄影的物化》,《美术观察》2017年第1期。
5.《微信影评人与公众号文风》,《电影新作》2017年第2期。
6.《自拍、朋友圈与表情包——网络图像的政治》,《文学与文化》2017年第1期, “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7年第10期转载。
7.《温克尔曼:希腊理想及其他》,《艺术学界》第十六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
8.《<追凶者也>与曹保平的意义》,《艺术广角》2016年第6期。
9.《电影与大众文化——兼谈国产魔幻新大片》,“解放的皮肤”(江汉繁星计划2016——青年艺术家研究展)展览手册,武汉美术馆,2016年。
10.《近期艺术评论热点面面观——美术评论:探索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6期。
11.《套层与滑脱:表情包大战的图像分析》,《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6期。
12.《公众号时代的电影批评》,《媒介批评》第六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6年。
13.《近代图像印刷资本主义——以《点石斋画报》插页画为中心的考察》,《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14.《网剧生态观察:概念、历程与类型分析》,《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2期。
15.《晚清图像的机械复制与公共传播——以<点石斋画报>插页画为中心》,《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16.《<刺客聂隐娘>的追求》,《艺术评论》2015年第10期。
17.《迷影:网络影评的时代》,《电影新作》2015年第4期。
18.《视觉的内化与新的主体——评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美育学刊》2015年第1期。
19.《视觉:文化、历史与理论——近年英语视觉文化研究著作过眼录》,《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2期。
20.《从幻灯到电影:电影前史小考》,《和而不同:艺术学科建设思考》,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年。
21.《“点石斋”的遗产——以初刊本、原始画稿和视觉性研究为中心》,《文学与文化》2014年第4期。
22.《诗音与画面:文学电影的模样》,《艺术评论》2014年第12期。
23.《文学的电影如何可能?——作为文学史而非文学的<黄金时代>》, 《影视文化》第11辑,2014年。
24.《艺术体制及其批判》,《美育学刊》2014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艺术理论”2015年第2期转载。
25.《(未)归来的“伤痕”——张艺谋/严歌苓,还是谢晋/张贤亮?》,《电影评介》2014年第13期。
26.《双城之辩与“社会学的情景”——晚清小说的空间意义》,《文化研究》第14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
27.《<泰囧>中国:一部电影的文化政治分析》,《艺术评论》2013年第2期。
28.《诗人们的光影语言》,《摄影世界》2013年6月号。
29.《晚清小说中的乌托邦之旅》,《上海文化》2011年第6期。
30.《语言、视觉与风景:晚清风景描写的发生》,《中国美学》2011年第二辑。
31.《吴趼人:“容易伤生笔一枝”——一个小说家对时代的回应》,《青春》2011年第8期.
32.《2010:中国网络电影元年》,《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人民出版社2011年。
33.《可见的主体——近代视觉技术与国民性话题》,《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6期。
34.《怪熟的遭遇:晚清小说旅行叙事之研究》,《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期转载。
35.《谈<窝头会馆>与刘恒的创作》,《艺术评论》2010年第1期。
36.《帝国之眼:近代旅行与主体的生成》,《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9期。
37.《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年度综述》,《2010年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
38.《风景描写的发生——从<老残游记>谈起》,《艺术评论》2009年第12期。
《中国文学年鉴2010》摘选,中国文学年鉴社2011年。
39.《当“小说”遭遇novel的时候——一个新的现代性文类的兴起》,《文学评论丛刊》第10卷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40.《边走边唱——吴趼人小说中的叙述者与旅行者》,《文化与诗学》(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1.《作为方法的竹内好——以<何谓近代>和<近代的超克>为中心》,《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3期。
42.《后现代语境下的狂欢——论周星驰喜剧的狂欢化色彩》,《文化研究》第四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五)主要媒体评论文章
1.《迎来艺术发展新的繁荣——2017年中国艺术发展概观》(四人合作),《光明日报》2018年1月9日。
2.《<村戏>:风格影像包裹下的当代史“悲闹剧”》,《中国电影报》2018年1月31日。
3.《国产电影的最佳路径在哪里?》,《文汇报》2017年5月10日。
4.《悬疑外壳下的伦理困境——评<夜色撩人>》,《文汇报》2017年3月21日。
5.《<喜欢你>:令人观影愉快,缺“进一步的东西”》,《中国电影报》2017年5月5日。
6.《让竞争淘汰劣质"公号影评"》,《人民日报》2017年3月28日。
7.《网络影评: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光明日报》2017年1月18日。
8.《风吹树叶,自成波浪——<刺客聂隐娘>的追求》,《科技日报》2015年9月19日。
9. 《晚清小说的“故事串”结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17日。
10.《革命的两张合法面孔》,《法治周末》2011年6月9日。
11.《“五四”的书单战争与阅读革命》,《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4月26日。
12.《民族: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读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出版商务周报》2007年9月2日。
(六)译文
1.《变化的感知,感知的变化——辛亥革命前后作为视觉竞争的西湖风景》(Eugene Wang),《中国文化》2011年第2期。
2.《中国生态电影批评之可能》(Sheldon Lu),《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
“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10期转载。
3.《身体与声音:华语歌舞片中的四种表演女性》(Emilie Yeh),《艺术评论》2010年3期.
4.《绘制华语电影的地图》(Sheldon Lu, Emilie Yeh),《艺术评论》2009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10期转载。
5.《旧“小说”的全球化:一个基础的问题》(Timothy C. Wong),《文化与诗学》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编著作
1.《2016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参与撰写《总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
2.《艺术学纲要》,撰写《艺术体制》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艺术学原理》,撰写《艺术体制》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4.《人与文化读本》,撰写《近代文化碰撞与革命潜能》章,北京师范大学2012。
5.《文学批评新编》,撰写《精神分析批评》章,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大学美学》,撰写《文本与互文性》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7.《新编美学教程》,撰写《美学批评》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获奖
(一)学术成果奖
1. 论文《新机制、新媒介与当代性——对当代条件下文艺高峰建设的思考》,获中国文联“啄木鸟杯”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2018)。
2. 论文《微信影评人与公众号文风》获得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11届“学会奖”论文类(评论)二等奖(2018)。
3. 论文《照相“点石斋”——<点石斋画报>中的再媒介问题》,获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首届视听传播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2018)。
4. 论文《微信影评人与公众号文风》被中国电影家协会《2017年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评选为“2016年度优秀理论评论文章”。
(二)教学成果奖
1. 北京大学第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优秀教案奖(2018)。
2.《艺术鉴赏与批评》课程获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究生优质课程。
3. 承担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观看之道——视觉文化研究导论”。
4. 《艺术理论》课程获得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校级优质研究生课程优秀奖。
5. 2015-2016学年度北京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
6.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军训优秀带队教师